随着国产手机进入淘汰赛,OPPO的动向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。
除了按例参加每年上半年新机“排位争夺赛”,旗下Reno14系列将于近期发布,一则有关“Find X8系列被百人投诉新老机型区别对待,忽视旧款旗舰机型用户权益”在网上流传开来,据相关媒体描述,“8月之前,OPPO Find X8 Ultra在影像方面仅是一台「半成品手机」”。
新机刚要上场迎敌,转身又被消费者诟病,OPPO的处境并不太好过。
事实上,这还只是OPPO尴尬局面的一个缩影,更大的问题在于:作为主流厂商,OPPO在国内的基本盘有些失守。IDC数据显示,OPPO的市场份额从2023年第一季度的国内第一,已经跌至2025年同期的第三,其中2024年全年则滑落至第四,年增长率为负6.4%,与年增长10.3%的vivo形成鲜明对比。
究其原因,华为的强势回归是绕不开的客观因素,但OPPO的困境更显立体,背后有来自产品操盘和战略选择上的权衡。
谈到这点,相信大多数人对曾在vivo负责产品线的宋紫薇印象深刻,但外界鲜为人知的是,在通信行业,影响一家手机厂商产品和市场走向的,并非只有产品经理,更为关键的角色是GTM。
所谓GTM,全称是go to market ,通俗的理解就是对产品进入市场后的计划、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,并对产供销等商业化成功负责。每一部新手机从市场洞察、产品定义,到上市销售、整合营销、渠道零售,都和它息息相关,甚至能左右整个品牌的战略。
如果从GMT的视角出发,不难发现OPPO已处于十字路口。
产品,三条腿走路
在智能手机增长的黄金年代,多产品线运营被认为抢占国内细分市场的约定俗成,在这方面,华为推出荣耀、小米发力红米就是典型的例子。反观OPPO,在品牌产品线上选择的是用“3条腿”走路。
具体来看,OPPO公司早期将旗下手机产品划分为了OPPO、 One Plus和realme三大类别。单以子品牌数量看,OPPO公司是国内主流手机厂商中产品线最多的玩家,对比小米、vivo 均为2个(不含国外),而华为和荣耀则早已各自独立发展。
然而随着近年来手机市场愈发饱和,仍坚持该路线的OPPO没能尝到它带来的1+1+1>3的甜头,而子品牌间的左右博弈,让原本的战略逐渐失焦,最典型的例子就是realme。坦白来讲,realme主打的是中低端市场,但在GTM产品定义上,同胞兄弟间并没有实现有效差异化,比如Redmi的K系列和Turbo系列,以及一加的ACE系列以及ACE V系列,在配置、价位段没有根本性区别。
realme的市场表现也验证了这番道理,以2022年第三季度为例,realme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只有2.5%,相比2021年同期跌掉43.1%,即使按照激活算,去年(2024年)Q1时realme的市场份额也降到了1.2%。
至于一加,总裁李杰曾在去年喊出要超越小米,按照业内专业人士推算,其份额极有可能维持在2023年的2%左右,在业内通讯行业人士看来,“能集中精力打造出一款爆品已经相当不易,但如果要同时经营3大产品线,背后的研发投入、销售策略极有可能被分散和同质化。”
所以将品牌线重新梳理,重新定义各子产品线的关系,几乎是所有大企业的惯用做法,以新能源汽车行业为例,吉利于近期将极氪并入集团旗下,被外界视为是对极氪历经亏损后的重新整合,同样蔚来也于近期宣布将旗下几大品牌整合,以适应市场竞争。
换句话说,OPPO后续将如何梳理、平衡各大子品牌间的关系,是摆在明面上的第一个难题。
回到公司层面,OPPO手机被划分为Find(主打高端)、Reno系列(主打中端)和A系列(覆盖低端)三个不同的产品定位。
中低端方面,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大约有10亿用户,其中有一半都是中端价位用户,OPPO的现状是,面对Redmi、iQOO、荣耀等品牌攻势,Reno曾经引以为傲的“轻薄设计”优势,逐渐成为业内通用标配。
即便不与华为比较,单以荣耀为例,该品牌曾将“防摔”卖点做到了极致,X50系更是累计突破1500万销量,在同档位安卓手机中排名第一,一度是当年的机王;今年4月荣耀又推出业内首款8000毫安大电池,同样是市场的新“卖点”。
客观地讲,OPPO也曾凭借VOOC闪充技术独树一帜,甚至OPPO手机市场份额是要领先于荣耀,但在打造中低端差异化功能方面,OPPO尚有进步的余地,至少消费者频频热议的通信能力、电池续航等卖点上。
“机海战术”曾被视为有效的饱和市场打法,不过随着华为携手nova系列和畅享系列回归,把竞争推向了新高度。加上不少厂商正试图将旗舰技术下放,把原先在高端机上的算法、抗摔、屏幕等技术下沉到1-4k档位里,OPPO要想从一众产品中脱颖而出,并非易事。
同样,在更为重要的高端机领域,OPPO虽未放弃,路却走得艰辛。
自推出OPPO Find系列以来,OPPO在高端化一直“创业”前行,Find X7和X8系列的前期大卖是不争的事实,但要想在高端市场立足,少不了两大关键要素:核心原创技术及其背后带来的消费者的品牌心智认知。
华为的成功佐证了这一点。过去,苹果曾一度被视为国产手机不可挑战的高端鸿沟,Mate7系列用国产实力开启了华为高端一路狂飙的篇章,接下来几年,鸿蒙生态、麒麟芯片、全球卫星通信、昆仑玻璃……有着明显差异化的技术蜂拥而至。
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,2024年,苹果、华为和小米拿下了中国高端机份额前三名。就目前来看,如果说中低端机是OPPO的基本盘,高端化又不得不做,如何突出重围,这是OPPO要思考的第二个问题。